鹿隐周刊
第 22 期
Luyin Weekly Phase 22
张 杰
绘画作品欣赏
ZHANGJIE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
Artist/ 张杰
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美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重大题材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许多作品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展和参加重要学术性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正式收藏。
《春之声》布面油画
80cm×60cm 2022
《虎头虎脑》之二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22
《虎头虎脑》之一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22
《萌动》之一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22
《听音》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22
《旁晚的暖光》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2
《阳光下的白玉兰》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2
《映照的时光》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2
《中国红》之二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2
《中国红》之一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2
《城市梦》 布面油画
600cm×200cm 2022
《追梦人》之十二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十一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十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九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八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七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六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五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1
《追梦人》之三 布面油画
150cm×130cm 2020
《瑞风》 布面油画
600cm×250cm 2021
彩云湖》之二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1
《妙境》之一 布面油画
120cm×80cm 2021
《梦幻之都》 布面油画
600cm×250cm 2021
《祈福》之五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1
《祈福》之三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1
《祈福》之二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1
《祈福》之一 布面油画
130cm×100cm 2021
不断变化的观看
——张杰绘画中的意识流向
郑工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张杰这次在南京展览主题为:重叠的目光。这就涉及到观看的视角问题。
艺术家是如何观察与表现对象?这直接反映了创作主体的意识与观念。若从这一问题出发,依据张杰画展的四个部分重新编排,我可能会得出得出这么一个顺序:大地-都市-生活-光阴。这是从宏观到微观,其观看的视野逐步聚焦,其表现的事物逐层切换,其意识的流向逐渐清晰。
比如,“大地”的概念在张杰的画中非常宽泛,可以体现为“中国风景”,也可以体现为“中国山水”。在中西方绘画中,“山水”和“风景”的意指不同,张杰是油画家,他坚持用“风景”,可其绘画意识中是否依然保存着“山水”的自然观?这一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在《带红印的山水》《山水混响》《风景碎片》《红线》,以及《绿色印记》系列、《消融的风景》系列和《风景碎片》系列,其山体的绘画意识与苍茫的空间感,就是一派中国风,但又注意主体的人文印迹,将当下的时间嵌入,成为一段“风景”。中国人的山水意识基础就是“天地观”,这在西方绘画中不存在。
又如,“都市”的概念在张杰的画中非常具体,表现的就是山城重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那座城市。在熟悉的环境中如何陌生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脱离习惯性的观察角度,如采用航拍的视角,《城市网格》《城市板块》便是如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时间过滤记忆,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他画《依稀记忆》的系列,就以历史性的视角唤起人的存在感。都市就是人在自然中存在的明证,因为那是人类的栖息之所。离开居所,人就没有着落了,没有生活的根基。这又直接反映在张杰其他的绘画上,如《梦幻之都》《彩云湖》《造城》《空城记》以及《见证》系列绘画。
再如,“生活”的概念在张杰的画中就落到了日常的题材,形成其特有的人文情怀与叙事情结。比如烧香祈福的男女,离乡或返乡的人群,一个虔诚的动作,一张喜悦的笑脸,都可以成为画面的主题。这里没有什么重大题材的概念,防疫人员戴眼罩或穿防护服,城市的空巢老人在街头闲逛,小区的牌桌,街边的理发铺,这些司空见惯的市井生活小景,无处不充满生活的温馨和快乐。生活是多面的,也有烦恼和艰辛,但张杰的画笔均将这一切化解了,比如《追梦人》系列,画面的主体就是城市的打工族,人们骑着各式各样的摩托在路上。道路是交通的基本要素,摩托是交通工具,人借助摩托和道路不断地流动,“流动”似乎成为张杰诠释生活的一个关键词。
最后,“光阴”的概念在张杰的画中就落到了语言的形态,造成“斑斑驳驳”这一光影晃动的视觉印象。这是否意味着张杰将他眼前一应事物,都纳入到一个特定的时空关系,用瞬间的晃动的不确定的视觉感受,处理他画笔中的一切?斑驳的光影总是跳动的,与空气混合在一起,笼罩着事物,容易形成特定的氛围,并由氛围构筑语境。但“斑驳”的光影消解能力也很强,比如对形体的质量和重量,对环境的空间和时间,都具有消解作用。他画的《大地苍茫》《佛》《洒落的泪》及《破碎的风景》系列,在消解形体的同时,也消解了“光”与“光阴”物理属性,即从物理学转向了视心理学,同时带出了笔触肌理的审美特质,且不论具象还是抽象,如《余晖淡淡》《云中行》或《只是当时已惘然》。作为极具张杰绘画个性语言特征的“斑驳”这一概念,也只是借着“光阴”引发人的思绪,并不是其意义的最终指向。
这是一段个人的阐释,不一定符合张杰创作的思路。绘画一旦完成,其意义的解释已经不受作者约束,观者可以参与进来。无论怎样,观看之道总是由人的意识引导,而这段意识流向所形成的人文叙事,也许可以打开另一扇阅读的窗口。张杰绘画的意义世界是敞开的,所涉及的题材与主题也十分宽泛,解释总会遇到困难。只要打开就会有新的遮蔽,任何一种预设都有局限。
作品提供:张杰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课程推荐
点击进入课程体验
水彩画材料
课程主讲
梁子隽
当代水彩名家
关注鹿隐云艺书画课堂
联系鹿隐客服
关注鹿隐周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