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社区 眸——曲哲绘画作品展

眸——曲哲绘画作品展

2022-05-23 15:19 1781浏览
东街6号美术馆
策展人:徐恒
学术主持:单增  杜宝印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31日-11月10日
学术研讨会·酒会:2021年11月6日(下午3:00)
展览地点:杭州东街6号美术馆
开馆时间:上午9:30-下午5:00

媒体支持
鹿隐弥林艺术课堂
最绘画公众号
堂云艺术谷
嘀溜音公众号
今日头条艺术网



曲哲: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画家。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绘画创作,曾先后赴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日本、韩国、柬埔寨等国家交流考察。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美术作品展,部分作品被美术馆、艺术机构、个人收藏。
认识曲哲老师已有七八年了,记得是在朋友画室看到几幅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后来常一同写生,彼此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机缘巧合加之杭州东街6号美术馆徐恒先生的邀请促成此次展览。我俩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经历过文革,当过农民、工人。后来恢复高考才赶上时代的末班车,之后两人又同在高校任教。这些经历无疑对彼此的艺术产生影响。
我俩的绘画自认为是探求新意的。大自然已尽乎完美,描摹再现没有意义,但完全脱离眼前的真实存在又是无本之木。将眼前的存在与心中的真实碰撞后产生的火花才是我们想要的,即“和自然保持平行的工作”羽化眼前的客观存在,创造心中的艺术之美。
我们的绘画作品,力求遵循画中一切表现形式因素都要从自然景物中提取。提取的过程就是感悟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离开自然物象凭空虚设就像是无源之水很快会枯竭。我们试图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搭一座桥,用理性分析形式与形式关系存在的合理性,用感性的流淌方式书写画面。面对自然,眼前的真实和心中的“真实”同样重要,关键是抓住对客体的感受、形式、语言三者碰撞后产生的火花,寻找一种自己的述说方式,它不能脱离传统的绘画情结,恰如其分的将自然物象转换为重新构建的心中“真实”。
这里展示的作品大多是近几年的积累,有些作品是表现同一景色。(如:廊桥系列),此次我们呈现的作品也是一次自我总结,更是与同道们交流学习的方式...
2021.10.25

《陈廊旧事》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画家与观者的默契

——谈曲哲的水彩画

文/万木春 中国美术学院
水彩画在十八世纪蔚为大观后,到十九世纪末,经过桑德比、吉尔丁、科增斯、瓦雷、科特曼、透纳等专精大师的推动,其技法和表现力更丰富了许多。但是归根结底,强调涵养在画家和观者之间的文化默契仍旧是水彩画价值体系的一个突出特征,这决定了水彩画家需要通过技法语言的恰当处理,让人感觉到他对水彩画传统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描绘他的对象。曲哲的水彩画恰好就体现了这种默契。
《那片林》 50×70cm 纸本水彩 2015
曲哲是东北人,故乡在伊春,少年时也曾趁雪进山,伐倒数丈高的红松,取那未分杈的一段好料,用铁钩子拖下山去生起熊熊的火——他向我说过这些事,这些景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他笔下清澈纯净的水彩画似乎联系不上。可是实际上,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黑龙江获奖以来,在曲哲艺术生涯的每个阶段,都有出色的水彩画作为他数十年功夫的明证。
纵观曲哲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水彩画作品,不难发现他的面貌和技法都很丰富,从中也可以看出这段时期中国画坛趣味变化的缩影。他早期有精细刻画的一路,比如大幅的玉米,那是当时中国画坛整体气氛使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止,中国画坛在接受西方影响时都呈现出各个画种的一致性。油画界的“老苏派”传统主导中国画坛多年,其影响不仅限于油画,也波及包括水彩画在内的各个造型领域。“老苏派”讲究大效果而不重细节刻画,要求画而不描,笔触痛快分明,色彩微妙丰富,这些原则牢牢植入中国画家的心中,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了无比重要的塑造之功。但是随着欧洲绘画作品向中国画家的全面开放,曲哲那个年代的画家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老苏派”所未曾给予年轻画家的东西。现代主义表现风格和古典主义写实风格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势不可挡的两股风潮,而在水彩画自身领域,技法精湛、满怀乡愁的安德鲁·怀斯在中国的地位正如日中天。一时间使用干画法和罩染法追求写实效果成了水彩画的风气,人们感叹水彩画竟和油画比拼起了深入刻画!
《凝固的记忆》 110×107cm 纸本水彩  2019
到世纪转折之时,对西方写实技法“补课式”的追随有所收敛,而中国西画市场的形成也促使绘画的社会职能向着千百年来正常的轨道回归。进入美术史序列不再是画家唯一的抱负了,与此同时,绘画风格和评价标准也趋向多元。曲哲这一时期的作品也从有关东北乡土的视觉记忆逐渐变化为更具抽象和装饰特征、技巧也更讲究的风景作品。水彩画技法简便而不简单,可谓易成难好,尤其是水的效果无法完全控制,画家需要凭借经验预先判断。它不像油画那样是与形、色的直接搏斗,而是要靠轻松的灵气驯服画面,有些效果只能妙手偶得,画家本人也不能重复。曲哲能够在写实、写意与装饰三大风格中自由穿梭,正得益于他对水彩技法的娴熟驾驭。
《那片林》 50×70cm 纸本水彩 2015
他早期在婺源画的是老墙上挂着的马灯,暗示着当时年轻一代对深刻的追求,但后来他笔下的婺源则水色迷离,其流畅的笔触和抒情的调子已然是对现代城市压迫感的逃离,两幅画背后的意旨完全不同了——因为这是两个中国,这是两种状态下的画家。
《那片林》 50×70cm 纸本水彩 2015
当然,我不同意把绘画当作时代指针的看法,但是熟悉中国绘画跨越世纪而来的历程的人,从一位资深画家各时期的作品中,大致能够推想出他的自我要求和对艺术的态度。作为一直处于大学中的专业画家,曲哲对于风气的变化自然十分敏感,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画不论是精细的一路还是气氛的一路,都没有刻意跟风的痕迹。从他数十年的水彩画中,你看到的不是一个社会阶梯的钻营者在处心积虑地经营,而是一位豁达诚实的画家在他专精的画种上平静地反思,这反思因数十年不断而显得深刻,但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幅画中,你看到的只有举重若轻、决不求全责备的洒脱感。恬淡的绘画语言表达着曲哲不同时期的自我状态,汇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位经历颇多的中年艺术家的精神历程,这种不执着而自现的感觉正是曲哲水彩画的品质所在,也是他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观者之间的默契所在。
万木春 中国美术学院

《陈廊旧事》 220×360cm 布面丙烯 2021

熟悉曲哲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一直在探索中辛勤工作的画家。多年来,虽然他的作品从形式到题材乃至画材都在不断地变化中,但在他作品中透出的天赋与灵性可谓是贯穿在整个艺术实践之中。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都闪耀着一种灵性之光和对艺术趣味的敏锐性,这使他的作品一直保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过去,这种灵性主要体现在他在技法,形式及色彩韵味上的运用。而如今,他的创作大幅度地摆脱了技术及风格因素的刻意,渐渐形成了更贴近自我个性的艺术语言,那是一种直接、坦率、敏感而又随性的状态,也是自我个性与艺术表达走向契合的状态。这状态不但没有削弱作品的形式美感,反而更加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再次实证了越是真挚的,就越是具有艺术性这一真谛。这批《陈廊旧事》、《心境》、《港湾》和《花语》四个系列的作品,正突显了这一可贵性变化。这一系列作品无论在选材与表现方面都不见有摇摆不定的迹象,也不再有各种刻意的影子,画面中透出了坚定的自信和果断与自如。于艺术家而言,每一步的自我超越都是艰辛的心路历程,更是脱胎换骨的蜕变。我们不难看到,这种状态正是艺术个性不断走向成熟的例证,相信沿着这一趋势,曲哲的绘画作品会因不断具有更多的艺术表现性注入而别具价值。

吴迪
2021年10月


曲哲
左中括号
 部分作品展示
左中括号
《陈廊旧事》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陈廊旧事》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陈廊旧事》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陈廊旧事》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陈廊旧事》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陈廊旧事》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心·境》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心·境》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心·境》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心·境》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心·境》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港湾》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港湾》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港湾》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港湾》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港湾》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花非花》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花非花》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花非花》系列 12×12cm 纸本水彩 2021
《歙县·鱼梁坝》系列 65×48cm 纸本水彩 2015
《歙县·鱼梁坝》系列 65×48cm 纸本水彩 2015
《歙县·鱼梁坝》系列 65×48cm 纸本水彩 2015

《歙县·鱼梁坝》系列 65×48cm 纸本水彩 2015


END
点击地图直接导航到
东街6号美术馆

 展览提示 

疫情期间
参展人员务必佩戴口罩
配合场馆服务人员做好
登记、测温等防疫措施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鹿隐弥林艺术课堂
投稿/合作请添加编辑微信:zhegerenhushuo



相关文章推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意见反馈 APP下载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