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金额 ¥0.00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山水远观以意取胜,近视则以笔墨为质。此古人“远观取其势,近观取其质”之谓也。
魏晋玄风大振,以玄写山水,故水墨为上。写意山水,贵在用笔用墨。在写生中,如何把物象通过笔墨转化到作品中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山水画创作中必须锤炼的一个阶段。
本课程主要讲述《从写生与创作》实例分析与技法演示。在实践中探索写意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课程内容
一:场景写生
1:写生的注意事项;
2:在不同写生场景中如何把对象转化为作品的物象;
3:不同题材与技法的表现。
二:小品创作技法讲解
1:斗方
2:四尺长条
3:扇面
三:大作品创作
1:如何从立意到搜集素材、画面设计、定格调画风到最终完成作品的一系列过程。
2:讲解创作思路和创作技法。
3: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中国山水画教育丛书
《山水画写生创作转化研究》
《山水画写生创作转化研究》基于著名山水画家张志民、王孔瑞师“造化”与“我心”的创作理念和多年教学经验,从笔墨、写生观察方法、构图、创作技法与意境营造等方面,层层深入,剖析山水写生创作的转化研究方法,不仅有丰富的传统美学理论解析、实例讲解、创作示范、名作鉴赏等,还结合了视频课例等新媒体展现形式,多角度阐释,图文并茂,为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教学研习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参考,是一本兼具审美与实用性,“干货满满”的山水画学术著作。
这本书一面市,就收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刘罡先生,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先生等众多艺坛前辈和读者们的好评,刘罡先生看完之后专门评述说:“画家能著其说者少,能讲清楚道理者又少。孔瑞兄勤奋好学乃齐鲁英才,前途远大。”
¥98
《山水画写生创作转化研究》
张志民 马丽 主编
王孔瑞 卞瑞 编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线胶装)
目 录
前言/1
笔墨篇/1
一、笔与墨的概念/2
二、用笔与用墨技法解读/3
三、笔墨的美学阐释/12
写生篇/25
一、写生的意义/26
二、写生的方法与步骤/28
三、实例分析/52
创作篇/77
一、意象生成/79
二、诗画一律/88
三、如何构思/92
四、构图规律/94
五、创作步骤示范/106
六、创作欣赏/122
艺术语言/131
一、艺术语言的功能/132
二、艺术语言的提炼/133
三、艺术语言与山水画创作/138
鉴赏篇/147
一、宋元山水画作品鉴赏/148
二、笔墨纵横,富春山居
——元四家之黄公望山水画赏析/152
三、现当代山水画作品鉴赏/158
四、作品欣赏/179
笔墨篇(P4)
写生篇(P34-35)
创作篇(P96-97)
艺术语言(P144-145)
欣赏篇(P156-157)
老师介绍
王孔瑞先生,山东人,现居北京。张志民先生入室弟子,北山五子之一,九届泰山文艺奖得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会员;山东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
石涛说:“笔非生活不神,墨非蒙养不灵。”王孔瑞先生的用笔既来自传统的学习与积累,更来自生活的启悟。王孔瑞先生惯用宿墨,在打湿的宣纸上非常潇洒地用墨晕画出奇山异水。笔与墨会,是为氤氲,这既是王孔瑞先生的笔墨技法的特征,也是他的笔墨语言符号,更是具有鲜活的生活与时代气息。
《写生作品》30×60cm 2021
中国的山水画从意境来说也都是山水诗的意境,他的山水画不仅是视觉的盛宴,也是让人激赏之余的一份诗意阑珊。或表现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样的春意朦胧之景。或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或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等,总之,让观赏者有一份既出自华夏绘画之传统,又有着新派山水独特的表现形式。
《写生作品》40×60cm 2022
王孔瑞先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在当下成为美术教育届的一股清流,滋润着正在成长中的山水画爱好者与画家。他常带着学生们一起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深入观察生活的细节,从而在学生中提炼艺术语言,完善笔墨之道。就近年他的教学规模与成绩来说,足以充分证明了王孔瑞先生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师造化”与“师我心”。这也也王孔瑞先生在创作实践中总结与领悟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参展获奖作品
2018年,作品《流年》在全国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获直送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资格,2019年经过全国评选入展十三届全国美展。
2015年,山水画作品《家山秋爽》在全国中国画展中获“古蜀文脉,墨韵天府”优秀奖也是最高奖。
2016年,获得山东省政府文艺类最高奖“泰山文艺奖”。
2018年连续五次入展全国美展。
2018年,山水画作品《房前屋后之正月》获“水墨融情海丝梦-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最高奖。
作品《新绿》获“翰墨神木”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作品《故园清梦》获“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9年,作品《望江》获“钱塘潮”第三届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